我的主動式看劇實驗,邊看劇邊隨意寫些對劇情的想法,在被動接受之餘,也讓自己有一些輸出。(多少會描述到一些劇情片段,閱讀前請自己衡量)(因為不是在寫劇情大綱,不會所有劇情都提到)

第一集
開場這個高中柯佳嬿好醜啊,應該是髮型問題。
上班的黃雨萱恢復水準了。昆布幫忙上粉專處理個事情,竟然就要意外開出王詮勝影片,還關不掉,太狗血刻意(同事還都出來圍觀,狗血過頭)。
昆布開黃雨萱 FB、IG 跟其他同事說明黃雨萱還是放不下,一樣太狗血刻意,說完一段落,黃雨萱又剛好走過來,爛梗。(昆布這樣,說是和黃雨萱是好姊妹,我只覺得很噁爛)
走失小狗的同事,哭半天都沒眼淚,妝也沒花,這樣不太行。
演技來說 Sunny 老師還不錯啊。
「神棍」的話全部應驗,然後營造浪漫和遺憾感,爛梗。
黃雨萱去買咖啡,剛好新聞在報翱翔航空出意外,順便帶出兩年前同一家航空公司的事故。
黃雨萱進公司坐電梯,電梯在某個別樓層打開(也看不出別人在辦 party 還是沒有,也沒人進電梯),黃雨萱突然回想起過去每一年,王詮勝幫她過的生日,狗血到膩。
王詮勝的媽媽打電話給黃雨萱,說要幫王詮勝辦個簡單的告別式,帶出王詮勝也是兩年前空難的受難者。
王詮勝都死兩年了,黃雨萱現在才在臉書發現有個 Vicky 好像跟王詮勝很熟,還到處問人。(靠北呀,這到底三小,真的那麼在意以前早就該發現了吧)
黃雨萱想找王詮勝劈腿的證據,想這樣讓自己可以放下,結果發現 Vicky 是求婚企劃公司的,王詮勝想跟她求婚,但她完全沒有感覺到。超靠北的,這編劇手法一樣狗血,而且還讓人感覺黃雨萱對王詮勝根本不夠了解和信任。
黃雨萱開車路上拋錨,找出王詮勝藏的戒指,一樣太刻意灑狗血,我完全感動和浪漫不起來。
開場高中柯佳嬿,結尾說出名字是陳韻如。
第一集小結
整體感覺頗空洞,刻意營造的浪漫感也很狗血,比較沒有能深入內心感動人的東西。
第二集
開場就北七,黃雨萱夢到如果王詮勝的求婚計畫按計畫演出的情景,裡面求婚時一堆同事還莫名其妙跑出來。靠北呀,電視劇不要再教壞人好不好,女生如果不願意,這叫公然逼婚。女生如果願意,還希望有一堆人在旁邊拍拍手說好浪漫,這是低自尊,很需要外界的肯定來得到自己的價值感。兩種情況都很 LOW。
昆布用 VR 在做夢,跟帥哥顏力正親暱互動,這裡隱含一種對外貌、身材的歧視,好像昆布這樣的女生在現實中,就是不可能和帥哥如此的。影視裡滿常看到這種反差對比,但我覺得非常不可取。
李子維幫莫俊傑告白,簡直豬隊友,不然就是心機重。
一大段劇情鋪陳陳韻如、李子維、莫俊傑的高中時代,但都沒被感動到(也許青春的假掰大概就是那樣,沒有新意)。
其他同學八卦陳韻如是綠茶婊,上演了一場青春北七劇。
黃雨萱忍不住用起同事開發的 VR App,如果真的有人能做到那麼厲害,一定會大賣。黃雨萱一直哭,但我沒有被感染到,只有覺得歌很好聽(小時候怎麼沒有聽到、注意到過)。
第二集小結
連吐槽都不太想吐,這集是不是更無味了。
第三集
開場好詭異,不知道畫面為何形成一種效果,好像黃雨萱造型的頭安在陳韻如的身體上,有點被嚇到。
醫院裡是黃雨萱回到過去陳韻如身上,但造型看起來還是黃雨萱,不知道為何要這樣安排,但效果有好有壞就是,好的是一看就懂,壞的是免不了有突兀感。
看到黃雨萱回陳韻如家,造型是陳韻如,可能前面不是故意造型成黃雨萱,而是頭上包著紗布,看起來就像黃雨萱 XD 因為兩個角色外觀差異主要在髮型。
一大段黃雨萱繼續以陳韻如身分活動,滿無聊的穿越老套,沒什麼勁。羞澀不討喜的陳韻如,被強勢霸氣的黃雨萱取代,我好奇陳韻如這個角色就此被拋棄了嗎?(還沒偷查後面劇情)
莫俊傑對黃雨萱講他喜歡陳韻如的心情過程,有些話講得滿好的,不過整體還是沒有覺得劇情動人。
第三集小結
還是有點無聊中,結尾製造的一點小懸疑,I don’t care。
第四集
昆布的訊息讓黃雨萱厭煩,一樣不喜歡其中隱藏的歧視,好像不符合主流審美觀的人,就是該扮演這種討人厭角色。
澟月這角色,又是一種滿滿的隱歧視,很糟糕。
神秘人李子維身分曝光,我臉盲,實在沒在一開始看出他和王詮勝長得一模一樣。
謝醫師有陳韻如照片(特別拉回去看才注意到姓謝 XD 姓謝的第一次出現)。
黃雨萱跟陳韻如舅舅講她的「夢」,這段好生硬,也感覺不怎麼到黃雨萱的驚。黃雨萱變陳韻如的時候明明很強勢,現在這個黃雨萱好廢。
娜姐的剖析還不錯,不過劇情還是不會讓人感動,黃雨萱明明當時去上海,不想要王詮勝一起去,王詮勝死了才那一副死樣子,不在了才知道珍惜。
黃雨萱又回到陳韻如身上,而且還是已經回去過的時間點,這一定會有嚴重的時間悖論啊。黃雨萱想起王詮勝曾跟她說,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想要回到認識她之前。所以這個王詮勝是王詮勝,還是李子維?(放 MV 搞浪漫,還是讓人感覺不到浪漫,生硬、刻意、做作更多)
還是陳韻如的黃雨萱在那邊推理半天,I don’t care。
莫俊傑跟李子維講他喜歡陳韻如的心情,然後自己去載陳韻如(這裡還是黃雨萱),超靠北,這些人都是只認那張臉孔,完全感覺不到靈魂差異的嗎 XD
…一堆爛梗。
第四集小結
還是很難讓人入戲,看演員耍猴戲的感覺比較多。
第五集
黃雨萱在過去對陳韻如的舅舅說實情,時間悖論的梗已經被玩到太爛,一點都不讓人驚訝。
三個人一起在警察面前公然串供(?),真北七,警察還信了。
莫俊傑還在執著明明是黃雨萱的陳韻如,北七。
…好無趣中間一大段,懶得吐,也無可讚。
李子維把女生給的瓶裝水喝了一下又還給人,這三小行為。
黃雨萱上身的陳韻如,在學校裡各種表現轉性。
變態開始現身,是說陳韻如(是真的那個吧?)也是滿變態的。
第五集小結
這些角色一推理,就讓人想發笑,劇情還是很無聊,完全入不了戲。
第六集
黃雨萱跟陳韻如的弟弟討論媽媽的工作,一段賣溫馨,道理也講得不錯,可是還是感動不了人心,好乾。
班上看起來好像真的有高中生,不是完全都超齡高中生。
越來越有想用倍速看的心情,好無聊。
李子維誘拐(拯救)小蘿莉,反而被小蘿莉把,這段不知道要演三小。結果小蘿莉是黃雨萱,馬的好刻意,27 歲的黃雨萱還在當時的陳韻如身上耶。
莫俊傑終於比較明白,目前的陳韻如不是原本的陳韻如,還算可以。
變態又出來,不過陳韻如造型的陳韻如(繞口令?)耍變態,意外地超合適。
黃雨萱一直想起李子維做的説的,和王詮勝一樣的地方,所以按照此劇邏輯,那個王詮勝應該是李子維上身,現在我的問題是,到底有沒有王詮勝本來那個人?
三人在雨中奔跑,畫面美,李子維眼神也對,但還是缺少感動力。
第六集小結
還是很無聊,要製造情緒的片段,都還是沒有感染力。
第七集
陳韻如的舅舅問黃雨萱,李子維、莫俊傑她喜歡哪一個,說初戀要慎選,初戀會跟著你一輩子。真的不知道要怎麼靠北,這埋梗也埋得太明顯、太爛、太無謂。
黃雨萱說自己已經 27 歲,怎麼可能喜歡上這些高中小屁孩,啊靠北,現在不就已經喜歡上了。
李子維告訴莫俊傑他高中畢業要移民的事,莫俊傑對他說「為什麼,你明明就知道有一天你要離開,你還讓陳韻如喜歡上你」,是在講什麼蠢話,這麼簡單就可以讓人喜歡上自己的話,你怎麼不去讓陳韻如喜歡上你。
莫俊傑以為黃雨萱上身的陳韻如是因為喜歡李子維,所以刻意改變自己,哈哈。
黃雨萱跟兩個人說穿越的事,她以為李子維喜歡的是原本那個陳韻如,不過李子維喜歡的都是她上身的陳韻如,這個細節沒問題(但也感動不起來就是了,要是這個細節錯,那就是大笑話劇)。
長髮時的黃雨萱(回憶和王詮勝的過去)個性都好機八,跟短髮黃雨萱、陳韻如身上的黃雨萱,感覺比較像是三個人。
李子維車禍場景,車子砸得還不錯。
王詮勝跳海,車禍的李子維就上了他的身,所以認識黃雨萱的一直都是李子維。
第七集小結
還是不覺得好,玩了一堆超自然力量,但劇情沒有特別的深度。
第八集
開場這個高中 gay 版王詮勝,真的演得很好 XD (演員許光漢強,但到這裡我還是不覺得這劇好)
李子維開始用王詮勝身體照攻略闖關…
李子維版王詮勝要上台北,告別爸媽的橋段,反而意外是此劇第一次讓我有點小感動。
黃雨萱目前的男朋友也太弱了,好啦,不能這樣純比外表,不過是說影劇本來就是在看外表的(雖然可能很多人現實也是注意外表比較多,這種事總是要自己自業自得過才會開竅,悟性差的可能還要好幾次過後)。
滄桑版李子維也在關心攻略進度,超靠北,兩個一樣的人在同一個時代(雖然年輕的那個是王詮勝身體)。
第八集小結
照攻略闖關會做哪些事,也沒什麼可以意外的內容了。
第九集
開啟一條線講莫俊傑為何入獄,同時李子維的攻略繼續。
黃雨萱的現任男友竟然在黃雨萱生日「臨時有事」,這邊的鋪陳應該只是為了讓黃雨萱不顯得渣,其實根本不用再演了,直接換就是了。
超瞎的,黃雨萱的現任男友竟然在黃雨萱生日,說要跟他的前任復合,反正這些安排都是為了讓黃雨萱可以順理成章和李子維在一起。
…然後就在一起了(無聊)。
第九集小結
覺得裡面搞浪漫的情節還是都很爛。
第十集
…然後就同居了。
覺得這邊黃雨萱講的話可能又會教壞一些人:「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我不用說,他也不用問,他就是知道我想要什麼,我不要什麼」,很瞎。李子維有攻略,我們一般人可沒有,溝通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預設不用溝通對方就事事都應該理解自己。記得孫中興的愛情社會學或者書,好像都有提到這方面,可以參考參考。(Update: 看到鄧醫師有提到,更新引文和連結在底下)
鄧惠文總結,「對於愛情,我們經常懷抱『嬰兒式』的期待。像嬰兒一樣,希望不用溝通,對方就能完全理解自己。對方不懂,我們就埋怨,對方不是『對的人』。」怪罪別人比反省自己輕易,說穿了,期待一個人無條件理解你,很是偷懶啊。
專訪鄧惠文:「請不要再對愛情懷抱嬰兒式的幻想」|女人迷 Womany
因為是愛情的緣故,我們才得以靠一個人這麼近,足以看見自己所有的不足。專訪鄧惠文,聽她從婚姻、伴侶、親密關係,再談回自己。在關係裡,你想要什麼,你是什麼樣子,很是重要。…
滄桑版李子維和黃雨萱搞了波浪漫(還是覺得無趣),角色們在試著破解輪迴怪圈。
變態哥哥、弟弟不是雙胞胎也長得一樣,本劇爛梗。
變態很活躍,但我完全不會為會被變態傷害的角色們擔心。
第十集小結
雖然一些謎在解開,但還是不覺得看得開心,就像柯南十年後再隨意打開一集,也沒什麼驚奇、驚喜。
第十一集
開場來個變態兄弟成長記(後面揭露是弟弟附身哥哥培養自己),是說變態可以忍住二十年(?)不犯案,還當了醫師,有點不符合邏輯。
滄桑版李子維領便當,黃雨萱又傷心爆哭,但一樣感染不到我。
是說變態這演員演的變態樣其實也很棒。
謝宗儒可以感覺到被謝芝齊附身,還阻止謝芝齊殺陳韻如,其他角色都還沒出現過這種情況,後面最好有個合理的解釋。
黃雨萱再回到過去闖關,一到就抱了高中李子維吃豆腐,能理解黃雨萱的感覺,但以李子維的角度看,就非常突兀。
結尾北爛耍下浪費,結果被關小白屋的陳韻如,突然回到她自己身上,換黃雨萱被關小白屋,所以謝宗儒描述的應該也是被關小白屋?真正的陳韻如很久沒戲份,終於換她了,這裡看她的轉變應該會比較有意思。一點也不會覺得緊張李子維被真正陳韻如騙走,黃雨萱自己去擔心吧。
第十一集小結
懸疑推理進行中,但沒有氣氛,因為兇手早揭露了。
第十二集
陳韻如和李子維、莫俊傑來了場青春歡樂 MV,好無聊。
偽裝黃雨萱的陳韻如被揭穿中…
陳韻如不承認黃雨萱真的存在,李子維很難過很想黃雨萱,但還是沒有情緒感染力。可以理解陳韻如的心情,而且也沒什麼道理她原本的個性一定要因為別人改變,除非她自己想要改變。
第十二集小結
倒數第二集,還是沒有很被吸引住。
第十三集
陳韻如一直哭喊她不被需要,覺得這還真的是青春期小孩子的煩惱,當自己已經能夠獨立的時候,被別人「需要」來去滿足別人的需求,才是件煩人的事。
走向結局,不過時間悖論不好收。
黃雨萱、李子維道別,感覺情緒靠歌《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支撐比較多。
時間悖論產生的超現實效果,只讓人覺得很出戲,就算他們不會再相遇,我也不是很關心。
陳韻如這角色的整體變化軌跡,還不到讓人滿意的程度。(可以理解藉著這角色想要表達的東西,但不是因為表達這些東西,就理所當然該拿到掌聲,表達得好不好也是很重要的)
最後一段讓人覺得只要編劇耍流氓,所有問題都可以解決。
第十三集小結
最後一集連雞肋都稱不上。
總結
不得不先說一句,整部劇的核心精神,其實有點算是《你的名字》的變形。
感情方面
我覺得此劇和《你的名字》在感情描寫雙方相遇上,都是由超自然力量造成的,有一種命運注定的感覺,這部分對我來說並不動人。同樣是新海誠作品,比起《你的名字》,感情部分我更喜歡《天氣之子》,那種就算喜歡你會世界末日(但也沒有末日啦,就是東京被淹沒一大塊而已),仍然還是要喜歡你的愛與勇氣(請不要誤解成死纏爛打,片中男主角沒有被拒絕)。
其實我們目前認識的每個人,如果一一去探究,一定都可以找到認識這個人是個奇蹟的點,比如人生軌跡如果有一點點偏差,例如考上不同學校、進了不同公司,可能目前認識的一些人,就永遠不會認識。但平常我們不會這樣去想,因為只有對喜歡的人,我們才會不斷產生這種想法。如果感情成功了,雙方都可能會彼此增強這種感覺,而要是沒有成功,單方面的命中注定感,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是更增加了一些遺憾和悵然。
《戀夏500日》︰如果不曾感到對方是命中注定,你就未嘗戀愛過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作者︰劉保禧 愛情是否命中注定? 《戀夏500日》((500) Days ofSummer)的故事其實可以一句講完,甚至可以更短,六個單詞已經足夠︰I met my soulmate. She didn’t.
懸疑推理方面
大部分梗都來自來回不斷穿越,實在沒有感覺到太多驚喜。
時間悖論方面
時間旅行的梗影視已經有大量作品使用過,哆啦A夢中也是有很多這種梗(因為有時光機),讓人從小燒腦。所以這部根本不想再去燒腦,因為本來就沒有答案,不過倒是有人跟我一樣覺得結局編劇直接耍流氓:
為什麼《想見你》大結局會讓人覺得怪怪的?有情人終成眷屬不好咩
《想見你》大結局了,上一次這樣一集集追劇好像挺久以前了,貌似是《延禧攻略》?好處是有所期待,壞處是等得好不耐煩啊,決定下次還是儘量全劇終了再追。…
整體
之前要短評電影《你的情歌》時曾想到「小格局」這個詞,自己沒有太嚴謹定義,大概就是一種缺乏深度和內涵的感覺(不過《你的情歌》情緒感染力還是比本劇強的),後來查到李安也有類似說法(往自己臉上貼金 XD)。
李安:電影格局是一種文化涵養 | 藝文 | 新頭殼 Newtalk
導演李安(圖)25日在高雄與詩人余光中談電影時說,正籌備3D拳擊史詩片,預計2、3年後與觀眾見面。圖:中央社…
我覺得李安的很多話,用在本劇上都很合適:
李安毫不避諱,直指台灣電影缺乏主題經營,結構不夠紮實,對話也不太營養,感染力「有點懶」,會影響國際競爭力。
李安並指部分台灣電影對白,設計的很沒有營養,主角表現出來的情緒就很膚淺,而電影結構破碎,讓觀眾沒有辦法被影片感動,顯示了台灣導演的基本功根本不夠,而造成這樣的狀況,環境是一大主因。
他認為,教育系統造成思想上怠惰的小格局,他感覺中生代到年輕一代有個共同的文化現象,就是有點兒虛,說服力不夠,不過,他不相信台灣人的文化素養一代不如一代。
全劇的本質前三集就確定了,後續雖然加了很多花俏的東西,但缺點都還是一樣存在,就算看了第一集就棄坑,對我來說也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