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與黑暗、天堂與地獄,這劇表達出的某種人類的永恆主題,在以前就深深吸引著我,現在的我也許能比較完整描述出我的感受。
目前重新複習,我看的版本是2011年的《歌劇魅影 : 英國皇家亞伯特音樂廳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滿推薦的,不但場面壯觀,結尾還有很多彩蛋。

首先要說,這劇不能用二分法、二元對立的心智模式來看,不能帶著要去判定魅影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的心情去看。
二元對立的心智模式和邊緣型人格障礙
首先聲明一下,我不是相關專業或做相關工作的,本文所寫的是從小到大生活中看到的,以及看書看資料後,得到的一些想法,純屬個人看法而已。
魅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黑暗面,在你我的心中,正如主旋律的歌詞:
《Phantom of the Opera》歌詞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is there
Inside my mind
…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is there
Inside your mind
…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is there
Inside my/your mind
…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is here/there
Inside my/your mind
克莉絲汀也有黑暗面,在魅影的歌詞中也提到了:
《The Music of the Night》歌詞
Floating, falling, sweet intoxication
Touch me, trust me, savor each sensation
Let the dream begin, let your darker side give in
To the power of the music that I write
The power of the music of the nightYou alone can make my song take flight
Help me make the music of the night
另外我想引用一段武志紅的《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終身成長篇)》第五章「自由」裡的「讓憤怒流動」:
例如《歌劇魅影》中的女主角,她之所以唱不出最高音,是因為她活在競爭中,劇院本來有一個台柱子,可她年紀大了,需要讓位給年輕女孩,但她不願意,因此兩個人之間存在著嫉妒和競爭。女孩顧慮太多,於是生命力也被堵塞了,而魅影唱歌劇的聲音一出現,她立即被吸引,知道那是一種極致,而後也在他的引導下,終於唱出了自己的最強音。
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終身成長篇)
一個人的生命,終究是為了活出自己。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告知這一點,並身體力行,那麼你或許會有一個非常不同的人生起點。自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武志紅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斷深入,到現在已有25年。在這期間,他通過十幾本書、幾百萬字…
很推薦大家也讀讀武志紅的說法,我這篇著重的點會在不太一樣的地方。
克莉絲汀被魅影吸引,但忍不住好奇去揭開他的面具後,魅影又羞恥又憤怒又坦白地說出他的心聲:
《I Remember / Stranger Than You Dreamt It》歌詞
Stranger than you dreamt it
Can you even dare to look
Or bear to think of me?
This loathsome gargoyle, who burns in hell
But secretly yearns for heaven
Secretly… secretly
But ChristineFear can turn to love — you’ll learn to see
To find the man behind the monster
This repulsive carcass, who seems a beast
But secretly dreams of beauty
Secretly… secretly
Oh, Christine
魅影說自己是在地獄裡焚燒的噁心石像鬼,卻偷偷渴望著天堂;醜惡的形體像個野獸,卻偷偷夢想著美女。
這段心境實在是太像青春期以後,嘗試向外發展親密關係時會有的心情了,因為還缺乏自信,容易覺得好像對方都是美好和光明,自己都是醜陋和黑暗,如果原生家庭感覺像地獄,又更會覺得好像別人都是天堂。
魅影醜陋的臉,代表我們每個人平常藏著、羞於見人的那一部分,電影《心靈捕手》裡,威爾和史凱拉吵架那段,很精彩地描繪出這種心理。我們大部分人不會醜到魅影那樣,也不會慘到威爾那樣,但都或多或少會有這種心理。如果沒有過,可能天生太幸運,不然就只是缺乏自覺而已。就算外表好看的人,某些部分也可能很嚇人(這也許需要自己體會過才知道)。
克莉絲汀很惶恐的時候,被勞爾帶到屋頂上,她一開始唱的歌詞在表達她的恐懼,但最後一段又忍不住表現出對魅影的某種眷戀(這裡演員表現的轉變很棒):
《Why Have You Brought Me Here》歌詞(克莉絲汀)
But his voice filled my spirit
With a strange, sweet sound
In that night, there was music in my mind
And through music, my soul began to soar!
And I heard as I’d never heard beforeYet in his eyes
All the sadness of the world
Those pleading eyes
That both threaten and adore
但是勞爾從頭到尾都是在否定魅影,也就等於是否定克莉絲汀的黑暗面:
《Why Have You Brought Me Here》歌詞(勞爾)
This Phantom is a fable
Believe me
There is no Phantom of the Opera
…
There is no Phantom of the Opera
…
What you heard was a dream and nothing more
然後勞爾就唱了情歌《All I Ask of You》,克莉絲汀也以為勞爾能讓她擺脫魅影,兩人最後相吻,有些觀眾在這裡拍手,也有人覺得他們的愛情很美好,是偉大的愛情(維基上寫的),我只覺得無法認同這膚淺、空洞的愛,因為這一對注定要失敗。
勞爾不願去看見黑暗面,在這點上完全否定克莉絲汀,這對關係絕對是巨大的傷害。對克莉絲汀來說,在愛情中還要壓抑和隱藏黑暗面,她就無法表現出完整的自己,她會覺得少了什麼,她無法拋棄黑暗面,因為黑暗面同時也蘊藏著力量,所以她徬徨著在墓地裡尋找父親或魅影,唱出《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ct II.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Christine)》。
魅影回應克莉絲汀《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ct II. “Wandering Child… / Bravo, Monsieur…” (Phantom, Christine, Raoul)》,這時勞爾也出現,三人的三角關係拉扯著,勞爾覺得克莉絲汀的心又偏向了魅影(很理所當然呀)。
魅影替代男主角,在劇中劇舞台上和克莉絲汀假戲真唱《The Point of No Return》,彷彿也在述說他們真實的關係,克莉絲汀把魅影罩袍頭上掀開,魅影露出戴著面具的臉後,換魅影唱起求愛歌《All I Ask of You》。
被其他人打斷後,魅影帶著克莉絲汀躲到地下迷宮中,這裡的《Down Once More… / Track Down This Murderer》魅影述說他的臉造成他種種不幸,克莉絲汀有一段歌詞說:
This haunted face holds no horror for me now
It’s in your soul that the true distortion lies
她已不害怕魅影的臉,魅影真正扭曲的地方是他的靈魂。
這段實在是太充滿了心理學的比喻,同樣可以用電影《心靈捕手》那段來說明,威爾覺得別人知道他的真實情況(魅影的臉)就會不喜歡他,所以常常是自己先主動把別人推開(扭曲的心理)。
就像勞爾膚淺的愛,不能讓克莉絲汀逃避她的黑暗面,克莉絲汀的愛,也無法直接讓魅影走出他的地獄,離開地獄的那一步還是要魅影自己跨出去,就像《心靈捕手》的威爾,也必須先放下自己扭曲的心理,才能再去尋回史凱拉。
克莉絲汀吻了魅影,我想是出於真心,而不是為了救勞爾故意做的,她和魅影雙方都看見和接納了彼此的黑暗面,魅影最後選擇放了勞爾讓他帶克莉絲汀走,走的時候克莉絲汀還不停回頭看魅影。
魅影讓克莉絲汀走,我想是他知道自己還沒走出自己的地獄,而且他也做了錯事,留著克莉絲汀只是把她一起拉進地獄。
勞爾和克莉絲汀從此就幸福快樂了嗎?韋伯後來出了《歌劇魅影:愛無止盡》(我19年才發現有這部),告訴大家事情不是憨人想的那樣。
我猜韋伯也許很受不了有些人以為,最後看起來幸福的就是好人,魅影就是壞人,勞爾和克莉絲汀從此幸福快樂。其實《歌劇魅影》本身著重的點是在魅影的救贖,也就是每個人黑暗面的救贖,我會合理懷疑韋伯投射了很多自己在魅影這個角色上。知道這點,自然就不會對《歌劇魅影:愛無止盡》的劇情有太多驚訝,但不知道的人,就會覺得續集的劇情很瞎。
不過也正是因為續集,我更有信心講出這篇想講的東西。
總結
小時候我們力量和自信還不夠,總覺得是有人能讓我們醜小鴨變天鵝、灰姑娘變公主,就算覺得身處地獄,也只能盼望著有一天有個人會把我們拉出地獄,這時對外發展關係的失敗,都彷彿是天大地大的事。
之後我們漸漸比較有了力量,特別是經濟上開始獨立,甚至空間上也獨立(離家),但心裡卻可能仍受到以前的制約(習得性無助),因為原本身處地獄而覺得整個世界都是地獄,總覺得還是需要靠別人,才能讓我們離開黑暗地獄走進光明天堂。
而後,也許靠著自己的努力,加上有人適時稍微拉了一把,我們終於明白,這個世界並不完全是地獄,我們自己就能走出地獄創造自己的天堂,不需要靠別人給。就像續集中,勞爾並沒有帶給克莉絲汀天堂,反而成為了她的地獄。
我們也終於了解,自己心中的那張魅影的臉(自己覺得的外在或內在缺點),並不嚇人。其實對自己越感到自在的人,就越不會去挑剔別人,真的覺得不自在的地方而能夠改變的,可以選擇去改變,無法改變的只要選擇接受它,也就能夠感到自在。
最後,也許我們能夠去尋求彼此深深理解與接納(羅傑斯)彼此魅影(平常不會對外人表現的一面)的愛。
韋伯阿公滿可愛的,可以看看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