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這種病 — 《貝茲旅館/貝茨旅館 Bates Motel》逐集觀看札記

之前有加進片單,因為 Netflix 台灣 2020/2/19 要下架,所以趕快看,順便試看看邊看邊寫一些對劇情的想法,會寫出怎樣的東西。(多少會描述到一些劇情片段,閱讀前請自己衡量)(因為不是在寫劇情大綱,不會所有劇情都提到,沒提到的地方也不代表不精彩)

Season 1 Episode 1

一開始媽媽諾瑪看起來好像是個不錯的媽媽,直到老師華森鼓勵諾曼參加活動,例如球隊,諾曼回說他不會任何運動,媽媽不喜歡他參加。後來諾曼要給諾瑪簽參加社團同意書,她開始出現情緒勒索的反應,覺得不太妙。

老師華森,為什麼有點挑逗諾曼?諾曼看起來有那麼可口嗎?

一堆辣妹(之前好奇諾曼這個新同學,已認識過)來找諾曼出去(說是要去圖書館讀書 XD),諾瑪開門,諾曼也來了,但諾瑪幫諾曼拒絕,這個媽媽真的很不妙(諾曼還是偷跑出去,還不錯,不是乖乖當媽寶)。沒明白辣妹布萊德莉為何對諾曼有好感,諾曼比較像那種被霸凌的角色,難道是主角光環,老師、同學都哈他?

又一個辣妹艾瑪(雖然是個病氣女孩)對諾曼釋出善意,主角光環就是必須這麼好用?

雖然諾瑪作為媽媽,有些不太妙的地方,但兩人合力棄屍時,在小船上諾瑪覺得慚愧,說自己不配有諾曼這樣的好兒子(也是一種不自覺的操控?),諾曼又對媽媽深情告白說他愛她(兒子對媽媽的愛),已經有點病態依附的味道在?

是乾脆全然不愛更好些,還是像諾曼那樣即使有些不舒服的地方,仍然能對媽媽說愛更好些,是個很難的問題。

Season 1 Episode 2

華森老師的作業需要搭檔,艾瑪又主動找諾曼一起合作作業,真好。

諾瑪的第一個兒子迪倫(和另一個丈夫生的),失業沒錢來找他們跟他們一起住,迪倫覺得諾瑪比較愛諾曼,但迪倫似乎也不會想爭寵。

警察在找諾瑪殺的人,諾瑪想靠誘拐副警長過關,問諾曼穿哪件衣服好,還在諾曼面前換衣服,諾曼看著諾瑪的感覺有點怪異,然後諾曼開始吃起醋,超級病態 XD

迪倫稱呼諾瑪是 whore,諾曼氣到跟他打了一架,甚至拿榔頭一副要敲死迪倫的樣子,不知道該說他的愛也太過度,還是該說他根本是個小孩,小孩才會這種反應方式。

艾瑪主動吻了諾曼,似乎她真的很喜歡他。

Season 1 Episode 3

諾曼和艾瑪去外面發現了不好的東西,在學校艾瑪找諾曼講她的擔心,諾曼叫她別想那麼多,把小本子還他,艾瑪是否開始覺得不被了解,對諾曼的喜歡減少?

諾曼開始有發病跡象,在課堂上昏倒,是否在艾瑪那又扣分了?

布萊德莉又對諾曼亂放信號?明明單人病床那麼小,諾曼坐在上面了,她還要一起坐上去,跟諾曼並肩坐。

艾瑪又到旅館找諾曼談,布萊德莉剛好發訊息給諾曼,諾曼在艾瑪面前開心地看,不太好 XD

諾瑪不在,迪倫和諾曼聊天,迪倫建議諾曼多出去外面走走,諾瑪對諾曼的方式並不健康,是在 smother (這個字英文的含義太豐富傳神了)諾曼。綜合幾個橋段,讓人感覺迪倫和母親諾瑪比較斷開,所以他是比較獨立和健康的。諾曼完全不記得之前拿榔頭想敲死迪倫的事,又呈現出諾曼問題的嚴重程度。

艾瑪又找諾曼,說要把他們的發現告訴警察,諾曼很反對,艾瑪應該又覺得很受傷(諾曼扣分)。

劇情開始帶出諾曼會看到一個幻覺「母親」,WOW,正式開始進入瘋狂模式。

Season 1 Episode 4

諾曼找艾瑪,艾瑪生病,她爸爸不讓她出來,艾瑪的爸爸竟然對諾曼說,艾瑪似乎對他有好感,說她女兒體弱又不堅強還年幼,請他要 be decent(三小意思?XD 中文字幕是翻成「正經」)

布萊德莉訊息找諾曼一起吃冰淇淋,她到底對他是什麼意思?

諾曼回諾瑪一個「whatever」,諾瑪就說諾曼竟然「whatever 她」,並問說是不是迪倫跟他說了什麼。還是一樣讓人覺得頗病態 XD

布萊德莉晚上十點發訊息給諾曼,迪倫叫諾曼趕快過去找她,布萊德莉說她想換換心情,然後他們就發生關係了。靠北,這麼容易 XD

諾瑪找不到諾曼,迪倫說諾曼出去找女生,兩人吵了一下,諾瑪就發飆了。(這媽也是很病態黏兒子)

Season 1 Episode 5

迪倫和諾曼到警局看因為嫌疑被抓的諾瑪,諾瑪叫他們不要幫她,連諾曼也不理,感覺應該是很氣諾曼晚上跑出去。

諾曼抵押旅館把諾瑪保釋出來,諾瑪還是不太理諾曼,又是一種控制手段,想要諾曼乖一點。

諾瑪果然自己說很氣諾曼跑出去跟女生上床,還說迪倫一直在唆使諾曼背叛她。這種媽,我好挫,諾曼也說很挫,結果諾瑪又很氣諾曼竟然說她讓他很挫 XD 超神經質

迪倫準備搬出去住,鼓勵諾曼跟他一起搬出去,說諾曼該切斷臍帶了,諾曼則只會一直說諾瑪是他媽媽。

諾曼在等布萊德莉訊息一直看手機,被艾瑪發現,諾曼說他 with 布萊德莉,艾瑪問有什麼根據,諾曼說他們睡過了,艾瑪說那不代表什麼,他們只是 hookup(不過艾瑪還是很傷心)。到這裡感覺從劇情上還看不出布萊德莉是什麼意思。

Season 1 Episode 6

迪倫懷疑諾瑪殺了諾曼的父親,說服諾曼搬出去跟他一起住,諾曼像是答應了。

迪倫和諾曼告訴諾瑪,諾曼要搬出去,諾瑪又發飆成一個放不了手的母親。

迪倫殺了副警長,諾瑪告訴迪倫,諾曼父親死的真相。諾曼敲死父親,但當下對諾瑪沒有任何反應,似乎呈現出來的不是他本人,事後他本人對父親的死又很難過。

Season 1 Episode 7

諾瑪幫迪倫做早餐,迪倫說他還是會搬出去,諾瑪又不爽了,天啊。

布萊德莉在父親死後第一天回到學校上課,諾曼打招呼反應普普,諾曼說晚點找她,也有點不置可否的樣子。

艾瑪找諾曼,諾曼不太想見她(諾曼覺得跟布萊德莉比較有戲),艾瑪很傷心都要哭了,諾瑪想安慰艾瑪,就帶她去買東西,艾瑪告訴諾瑪布萊德莉的事。

艾瑪帶諾瑪去偷看了一下布萊德莉張怎樣,諾瑪腦中一直閃過諾曼和布萊德莉的激情畫面,似乎也覺得這威脅太大,超好笑。

諾瑪開始告訴諾曼,他和布萊德莉的關係還沒好到可以上床,不要和女生隨便發生關係,太危險。諾曼堅持相信他和布萊德莉很好,就很叛逆,直接出門去找布萊德莉告白,結果被打槍,布萊德莉還說她不該和像諾曼這樣的人發生關係。(這個發展似乎比較符合觀眾預期心理,或美劇老梗吧)

諾曼血條歸零,轉身就走,腦中不斷響起諾瑪評價布萊德莉的那些話,感覺媽媽的聲音更深地內化成他心裡的聲音。

諾曼對諾瑪說他錯了(指布萊德莉的事),諾瑪抱著諾曼說她覺得很抱歉,這段讓人想哭,雖然諾瑪作為媽媽有很多可怕的點,但至少這個安慰,應該是真實受用的。

Season 1 Episode 8

布萊德莉在學校又刺激了諾曼,諾曼上課時間離開學校,布萊德莉的表現很符合美劇最受歡迎女孩婊樣老梗,所有理都要佔,面子、裡子都要,有本錢就是任性。

學校要求諾曼要去看心理師,諾瑪帶諾曼去,但諾瑪跟著進去還一直影響諾曼的回答,馬上被心理師發現諾瑪控制慾很強,諾瑪又發飆了,問題越嚴重的人越不會承認自己有問題。

艾瑪對諾曼講了一番話,超有心的,不知道為何諾曼看不見她的好。

Season 1 Episode 9

布萊德莉勾搭迪倫,想要迪倫帶她去看她爸的辦公室,還一副很懷念爸爸的樣子,不過 bitch 形象已成形,很讓人懷疑她玩什麼花樣。

諾瑪床上被放過屍體,雖然換過床墊,她還是不太敢睡,本來諾曼要把房間讓給她,但她竟然直接跟諾曼睡同一張床 XD

Season 1 Episode 10

諾瑪取消一次諾曼的諮商,後來竟然自己去找心理師,說想了解怎麼處理壓力。心理師問諾瑪小時候想像過成為媽媽是什麼樣子嗎,諾瑪說不記得,心理師又問她記得小時候什麼事,她說爸爸是一個總是微笑的人,媽媽在麵包店工作。這裡完全讓人感覺她在唬爛,這個角色刻畫得滿好的,之前就有呈現出一些她逞強的一面,她的人格特質也不會是容易對別人說出難堪的事的人,果然她就假藉身體不舒服從心理師那逃跑了。

諾曼準備跟艾瑪去參加學校舞會,諾瑪對諾曼講她原生家庭的糟糕事,說她爸很暴力是個瘋子,果然和對心理師説的相反。

在舞會裡,諾曼還是一直盯著布萊德莉,還艾瑪傷透心了,真是豬頭,不過布萊德莉是他第一個發生關係的女生,也難怪吧?諾曼還被布萊德莉的男朋友揍了一拳,真是不划算。

艾瑪不載諾曼,諾曼在雨中走回家,被華森老師撿回家清理臉上的傷,華森在諾曼視線看得到的地方換衣服,諾曼看到幻覺「母親」對他評論華森。

Season 2 Episode 1

諾曼在華森葬禮上哭得很傷心,回家諾瑪和他講話,他晚上在華森家的記憶有部分不完整,諾瑪走了以後,畫面帶到諾曼手上在玩一條似乎是華森的項鍊。

第二季角色造型多少有點不一樣,諾瑪、艾瑪特別明顯,服裝也都很棒 XD

諾瑪陪諾曼出去開車,準備諾曼考照,又是一個呈現諾瑪控制狂的絕佳場景。回去的時候,諾曼叫諾瑪開車,並用同樣的控制狂方式反擊,不過控制狂要是有那麼容易有自覺,就不會是控制狂了。

布萊德莉不爽迪倫都沒回她 email,明明她跟諾曼強調她有男朋友,果然有沒有男朋友不是重點,是不是真的喜歡才重要。迪倫還滿有兄弟義氣,因為覺得諾曼還喜歡布萊德莉,所以沒有回布萊德莉的 email。

Season 2 Episode 2

諾曼幫助布萊德莉,準備幫她逃走,布萊德莉又屁話說一直覺得諾曼很特別 blah, blah, blah

諾曼被媽媽拉去參加活動,但怕來不及送布萊德莉走,跟媽媽鬧了一場,結果還是沒辦法脫身,就拜託迪倫去送布萊德莉(諾曼本來沒有讓迪倫知道他幫忙藏布萊德莉的事),還要迪倫幫他說抱歉,對布萊德莉還是很有心,頗呵呵。

迪倫送布萊德莉到公車站,布萊德莉沒有再挑逗迪倫,經歷那麼大的事,也是要長大一點了。迪倫帶回布萊德莉給諾曼的紙條,說諾曼是她認識最好的人,真不知道又補一刀好人卡幹嘛,bitch。

Season 2 Episode 3

艾瑪造型好像突然有點太成熟,跟第一季反差比較大。

艾瑪真的以為布萊德莉死了,但她覺得自己是壞人,因為人死了,她還是不喜歡她,真是孩子氣的想法,有點可愛。

Season 2 Episode 4

艾瑪竟然看起來似乎放縱了,在她辦的布萊德莉追悼會上嗑了什麼,然後跟人一夜情。(結果後來有解答,只是喝太醉,被帶到旅館房間裡睡,沒發生什麼)

諾瑪出去約會,諾曼去做舞台道具,動靜很大,不知道是比較不爽諾瑪的哥哥,還是不爽諾瑪約會的對象 XD 還是都有,只是對諾瑪哥哥比較有理由生氣,所以把氣都出在他身上。

迪倫很難過,覺得諾瑪被哥哥性侵懷上他,但沒有把他拿掉,只是為了利用他,讓男朋友娶她,好離開原本的家庭。諾瑪也很難怪,那時她年紀還小,根本沒什麼選擇。

諾曼偷聽到迪倫和諾瑪的談話,去找諾瑪哥哥,完全呈現出「母親」的人格在對諾瑪哥哥說話,並攻擊他。

Season 2 Episode 5

艾瑪下班要跟大麻男孩出去玩,諾曼好像有點在意,但在意又不行動,艾瑪明明一直在那。可能對於諾曼這樣一直被壓抑著的人來說,艾瑪太乖了,野一點的(布萊德利、寇蒂)對諾曼才比較有吸引力?

諾瑪理所當然不會喜歡寇蒂這種她控不住的女孩 XD 寇蒂對諾曼說諾瑪一定會說她壞話。

艾瑪似乎很想跟大麻男孩上床,問諾瑪第一次性經驗會是怎樣(對諾瑪當然不是好的經驗),這種衝擊性在戲劇裡果然會有很好的效/笑果。

艾瑪依約找大麻男孩,還滿喜歡艾瑪的衣服風格,可愛。

諾瑪果然跟諾曼說寇蒂的壞話,但諾曼才跟寇蒂打完一炮,所以說寇蒂是好女孩。

Season 2 Episode 6

寇蒂來接諾曼,諾瑪跟寇蒂說不能讓諾曼喝酒、醫生交代,寇蒂雖然表面答應,但實際並不當一回事。連觀眾都會感覺到諾瑪的話不知道能信多少,會覺得她説的話會不會也只是一種控制手段。

寇蒂慫恿艾瑪跳水(河水、水很冷),艾瑪拿掉氧氣罐跳下去,差點溺水呼吸不過來,諾曼對寇蒂發飆,然後抱著艾瑪安慰她。感覺諾曼還是很在乎艾瑪,不過也許比較是當成妹妹吧?明明艾瑪就很可愛啊。

Season 2 Episode 7

諾曼意外殺死寇蒂的爸爸,諾瑪去警局看諾曼,後來警長要找諾曼問些話,諾瑪很在意,諾曼因為跟諾瑪鬧矛盾,不讓諾瑪跟,諾瑪又控制狂爆發狂問警長要問什麼問題。現實中看過控制狂,還真的是這樣,如果幸運還沒看過的人,看到這種千萬和對方保持距離 XD

贊恩看起來年紀不小,但完全是個中二屁孩,他的 sister 茱蒂(完全不知道誰大誰小)成熟多了。贊恩完全就是準備領便當的貨色,所以心理成熟很重要,不然連做壞事都做不好。

諾瑪不告訴諾曼他失去意識時發生過什麼事(殺死他爸爸),諾曼則因為這樣而更有叛逆心理。諾瑪可能基於現實種種考量,所以不想面對這個問題,但不處理這個問題,似乎也只能讓結果越來越糟糕。

Season 2 Episode 8

諾瑪告訴諾曼她要去喬治家約會,兩人的隱形角力還是很病態。諾瑪去到喬治家又忍不住一直想諾曼,然後突然跑回家,又跟諾曼病態糾結了一番。諾曼把自己鎖起來不理諾瑪,諾瑪又跑回喬治家跟喬治親熱,滿滿病態人格。

Season 2 Episode 9

艾瑪想辭掉旅館的工作,因為覺得諾瑪、諾曼、迪倫的很多事,她都不知道,沒辦法成為他們的一份子。諾瑪當然是不會告訴外人不光彩的一面,另一方面應該也是諾瑪其實也很難信任他人。

諾瑪應該是因為諾曼被綁架的事不爽,對喬治發飆,但喬治走了,她又後悔,真是在哈囉,不過也很真實就是了,現實中情緒化的人差不多也是這個樣子。

Season 2 Episode 10

諾曼告訴艾瑪他家的秘密要讓艾瑪留下來,可是只講迪倫的部分,超賤的。

諾曼在上集結尾想起殺死華森老師的記憶,他發現諾瑪的槍,本來打算自我了結,諾瑪又跟他說他們兩人是一體的,沒有他、她也活不下去,還吻了他嘴唇。兩人病態的依賴共生,讓錯誤和變態都往更嚴重的方向發展。

Season 3 Episode 1

諾曼(18 歲了,原本 17)開始睡在諾瑪的床上,WTF,迪倫覺得很不 OK,諾瑪還要硬拗。

諾瑪的哥哥凱勒跟迪倫說,他們的媽媽很瘋、爸爸很暴力。之前還以為凱勒已經領便當了,原來還沒。

艾瑪好像有一點沒那麼可愛了,差一年差很多?(欠揍發言,真是)

諾瑪本來不傷心她媽去世,晚上又莫名傷心起來,要諾曼(純)陪睡,諾曼對諾瑪說她是 silly woman,感覺比較像丈夫對妻子説的,很詭異。

Season 3 Episode 2

安妮卡不見,諾瑪很氣諾曼騙她昨晚沒看到安妮卡,諾瑪開車他們一起去昨晚安妮卡去的酒吧,這裡諾瑪玩了一個梗,她問諾曼為何說 “She was a nice woman, and troubled.”,如果諾曼知道安妮卡已經死了,是可能說出 was,但回去翻字幕確認,諾曼是說 “She’s”,難怪諾曼有點受不了(諾瑪想套他話),諾瑪下車後,諾曼的表情有點怪異、不爽。

Season 3 Episode 3

艾瑪穿很辣,不過可愛度確實下降了。

諾瑪仍然懷疑安妮卡是不是被諾曼殺了,她的懷疑讓諾曼的心理狀態又變得更糟糕,在艾瑪關心他的時候,仍然無法平靜。

Season 3 Episode 4

看到安妮卡死了,諾曼也開始懷疑會不會是他殺的,諾瑪的懷疑也變成他的自我懷疑(包括前一集結尾,幻覺「母親」讓他用奇怪的方式去回憶)。

諾曼覺得諾瑪對他有點不太一樣,問諾瑪是不是和迪倫又來跟他們住有關,他們的關係實在太糾結。之後諾曼又故意在諾瑪經過時吻艾瑪,很故意。

諾曼準備野餐食物,諾瑪以為諾曼想找她野餐,諾曼說是要跟艾瑪去,兩人又鬧了一番。最後諾瑪跟諾曼說,因為艾瑪的身體狀況,不可以跟她上床。諾曼和艾瑪去野餐,找到一間空木屋,都準備好開始嘿咻之前,諾曼竟然媽寶病發作,跟艾瑪說媽媽叫他不可以這樣做,艾瑪很生氣,覺得她自己的身體狀況,她自己比諾瑪、諾曼清楚她能做什麼。應該就是從這裡,兩人再也無法有所發展。

Season 3 Episode 5

對於諾瑪的哥哥凱勒回到鎮裡的看法,諾曼的善惡觀完全是個小孩子,艾瑪比他成熟多了。

旅館的 Wi-Fi 密碼全是 MOTHER,夠瘋狂。

諾曼跟諾瑪確認她整天穿的是身上那件衣服嗎,不是他喜歡的那件嗎(是在喜歡三小),諾瑪說他早上失去意識了(又看到幻覺「母親」),之後諾曼就去偷了他説的那件衣服,藏到他床墊底下,憋大絕?

Season 3 Episode 6

諾瑪離家出走,諾曼的分離焦慮和沒幾歲的小孩一樣嚴重,後來還在晚上穿著諾瑪的長袍做早餐,還以諾瑪的口氣對迪倫說話(不過沒有穿他偷走的那件諾瑪洋裝)。

諾瑪在外面折騰了一圈,去到學校認識的心理學教授(也是心理師)家,難得跟外人說了真話,諾瑪還主動和他上床。

Season 3 Episode 7

因為艾瑪前一天晚上留下來幫忙,艾瑪也讓迪倫幫他拍打胸口,清出肺裡的髒東西,隔天早上兩人有點要開始好上了。

迪倫問艾瑪的父親關於艾瑪的情況,艾瑪的父親說器官移植很難排到,但波特蘭有家醫院,只要捐足夠的錢,就可以把排序提前。迪倫問多少錢,艾瑪的父親說兩萬鎂,但他沒有這個錢。覺得也太廉價(問題發言),考慮到艾瑪後來和迪倫的情況來說,編劇這樣寫,感覺有點不合時宜、不符合時代。

心理學教授到旅館了解諾曼情況,諾曼竟然問他和諾瑪上床感覺如何,教授問諾曼為何這麼在意諾瑪和誰上床,諾曼想和諾瑪上床嗎,諾曼就發飆了。就是因為諾瑪、諾曼兩人太親近到幾乎沒有邊界,所以產生這種問題。

Season 3 Episode 8

諾曼約艾瑪去看電影,被打槍了,艾瑪說諾曼和她一起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因為諾曼都和「母親」在一起啊),可能她不適合他,還是做朋友就好。諾瑪離家出走那次,諾曼開始也會看見幻覺的他的狗「朱諾」(已經車禍死掉被諾曼做成標本),這裡朱諾又出現了。

艾瑪對大麻男孩講了一句經典屁話「我現在不想談戀愛」,真意「我不想和你談戀愛」。

諾曼和諾瑪起了一點衝突,諾瑪走了以後,諾曼看到幻覺「母親」穿著他偷走的那件洋裝,抗拒了幻覺。但諾曼又看到「朱諾」,跟著「朱諾」跑出去,最後遇到布萊德利。

Season 3 Episode 9

諾曼和諾瑪的衝突越來越大。

迪倫把錢給艾瑪的父親,並請他不要告訴艾瑪是他給的。

凱勒告訴諾瑪,之前諾曼曾找他,而且諾曼以為自己是諾瑪的事。(諾瑪應該又會更怕諾曼了)

布萊德利要跟諾曼上床,諾曼準備行動下去之前,看到幻覺「母親」,覺得「母親」不要他這樣做,他就做不下去了 XD

「母親」很痛恨布萊德利,似乎在暗示要諾曼殺了她。跟諾瑪的衝突越大,「母親」似乎就越掌控住他。

Season 3 Episode 10

諾瑪想把諾曼送去精神病患機構治療,諾曼不想去,他考慮和布萊德利離開。在路上,諾曼變成「母親」把布萊德利殺了,把車子和屍體沈到湖裡的時候,「母親」在旁邊陪著他,並對他說布萊德利本來就想死,她是在幫她,而且布萊德利想把諾曼帶走,她不能允許,他們是不可以分開的。即使和現實諾瑪吵得很兇,他還是離不開母親。

Season 4 Episode 1

諾曼被別人發現在外面自言自語,被送去精神科,諾瑪找迪倫一起去看他,迪倫想去波特蘭看艾瑪,諾瑪很驚了一下迪倫和艾瑪,不過迪倫簡單解釋後就釋懷了。(迪倫說一切發生太快,嗯,影劇情節,不用有什麼道理或基礎)

醫生教訓了一下諾瑪,說諾曼有過那麼多次失去意識,她還沒帶他看過醫生,諾曼已經滿 18 歲,精神狀況有危險性所以需要被觀察 48 個小時,她沒有權利帶他走。諾瑪幼稚又愚蠢地去找警長,想看警長有沒有什麼管道可以帶諾曼出來,警長不想理她這個要求。

諾瑪其實沒有能力讓諾曼進她想讓他去的精神病患機構,她去找警長想要警長和她結婚,可以用警長的保險,作為代價她願意和警長上床,警長當然不接受(即使他是真的喜歡她,這種條件交換讓人覺得真心被糟蹋)。

諾曼被鎖在臥室,他撞破房門後,又被「母親」人格主導著,艾瑪的母親剛好來找他,他就殺了艾瑪的母親。

諾瑪自私的愛,造成大家都受害,大概就是標題的「害人害己」 “A Danger to Himself and Others”。

Season 4 Episode 2

艾瑪媽媽的屍體不知道跑去哪,諾曼仍一直在懷疑諾瑪把他鎖起來的時候跑去哪裡,對母親的病態執著越來越嚴重(那死樣子滿欠揍的,演員演得很好)。

警長幫忙讓諾曼可以進諾瑪想讓他進的機構,文件傳真到旅館,被諾曼發現,諾曼變成看到幻覺的父親,要說服自己其實是諾瑪有問題。

Season 4 Episode 3

諾瑪和警長結婚後越來越來電,迪倫回來很驚訝這件事,他覺得警長不懷好意(其實一開始就別有企圖的是諾瑪)。

諾瑪明知道讓諾曼去治療是對的,但又擔心諾曼在裡面講了什麼,讓她永遠失去他,這粘膩的愛讓人厭惡。諾瑪硬要去見了諾曼,兩人又是爭吵,之後諾曼開始跟醫生說諾瑪可能殺了人。

Season 4 Episode 4

諾曼和另一個病患逃跑,到了一家脫衣舞吧,諾曼和一個舞孃到了包廂後,諾曼又變成「母親」。

Season 4 Episode 5

諾曼跟醫生說他和諾瑪的關係是典型(typical)的母子關係,醫生問說他為何用「典型」這個詞,諾曼說他指的是「正常」(normal)。超靠北,沒什麼就特別要強調什麼 XD

諾曼看到幻覺「母親」來機構探望他,醫生和他談了這件事後,諾曼抓狂了一下,然後變成「母親」的人格和醫生談話,醫生發現了,頗精彩。

Season 4 Episode 6

迪倫和諾瑪聊天,他們還沒讓諾曼知道諾瑪和警長結婚,因為諾瑪覺得諾曼很脆弱,迪倫很有洞察力地指出,就是因為諾瑪老是覺得諾曼脆弱,所以他永遠不會變強(投射性認同),諾瑪的心理素質,當然只會否認和不想繼續談這個話題。

醫生提到諾曼的父親,「母親」的人格出來說了諾曼小時候諾瑪的悲慘經歷,並要求醫生不要讓諾曼想起這些記憶。

諾瑪覺得對警長有足夠的愛,可以告訴他,她和哥哥凱勒情況的真相。

Season 4 Episode 7

諾曼看到報紙警長和諾瑪結婚,諾曼打電話回家剛好是警長先接的,諾瑪和諾曼兩人都不說實情,兩個死變態(看到生氣),之後諾曼就開始準備回家。

迪倫發現諾曼房間有艾瑪母親寫給艾瑪的信,跟諾瑪暗示會不會諾曼做了什麼暴力的事,諾瑪幼稚地用否認來掩蓋她的擔心。

醫生告訴諾瑪,可以讓諾曼強制被留在機構裡的方法,是諾瑪向法院提出請求。諾瑪覺得這樣是讓她當壞人(很幼稚的思考方式),所以她不會用這個方法。

諾瑪去勸諾曼留在機構裡接受治療,兩人又在諾瑪結婚的事情上爭執一番,最後諾瑪還是告訴諾曼他可以回家。

Season 4 Episode 8

諾曼回家,警長暫時不和諾瑪住,諾曼一直在糾結諾瑪和警長的婚姻(真想巴死他),他告訴警長他會自己去買保險,他們就可以離婚了。

諾瑪很生氣諾曼自己去找警長,但是她都沒有想到她自己也沒有告訴諾曼實話,諾曼又在糾結諾瑪和警長睡,諾瑪才告訴他,她真的喜歡警長。

警長一起吃晚餐,諾曼又在糾結,最後他開始對諾瑪說,諾瑪一直讓他黏著她,也不讓他交女朋友,現在有了警長又不要這一切了。

Season 4 Episode 9

警長覺得諾瑪和諾曼單獨相處可能會有危險,諾瑪仍然是幼稚地否認這點。

諾曼對醫生描述只有他會看到的諾瑪的另一面,頗像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描述,在劇情中其實諾瑪也一直或多或少表現出這一面。

迪倫看到艾瑪母親的耳環,拿去質問諾瑪,諾瑪繼續否認一切(愚蠢幼稚不成長的人就快得到教訓了)。諾瑪完全不在乎可能的危險,只在意迪倫和警長背著她見面討論諾曼的事,諾瑪也不讓迪倫告訴諾曼他發現的東西。

諾瑪去找警長吵他和迪倫背著她想把諾曼送回機構的事,現實中看過諾瑪這類型的人,真會覺得超級像,沒有在人生中吃到足夠的大虧,他們永遠不會醒悟。

諾瑪竟然回去跟諾曼說,諾曼說的是對的,她和警長無法相處(明明是她自己造成的)。

諾瑪人生中最後一個大虧,讓她再也沒有機會反省自己了。

Season 4 Episode 10

一氧化碳中毒影響到記憶,諾曼不記得是他害死諾瑪。

諾曼把諾瑪遺體挖出來,想叫醒她,最後意識到諾瑪已經死了,他想自殺,但聽到幻覺「母親」在彈鋼琴,阻止了他。

Season 5 Episode 1

諾曼和幻覺「母親」、「朱諾」生活著,「母親」還會放唱片、做早餐,真神。諾曼走出住屋,魔法就失效了,一切都是幻覺。

諾曼在商店認識一個店主女生馬德琳(有點像諾瑪),「母親」竟然會跟諾曼爭吵,她一切都是為了他,還為他死了一回,他生命中不能有別人,特別是女生。

「母親」不讓諾曼去鎮上參加聚會,兩人爭吵後,「母親」帶諾曼去看地下室冰櫃裡的屍體,是警長找去殺諾曼的人,被「母親」殺了,警長找的人也太不行。

Season 5 Episode 2

諾曼在可以看到對面馬德琳店的咖啡店裡,馬德琳發現了,過來說想幫諾曼介紹對象,馬德琳的丈夫也走了進來,諾曼發現他就是之前曾來旅館「休息」的客人,他應該死定了。

「母親」還會學習法語,有點好笑。「母親」還會進酒吧跟酒保抱怨,照顧精神病人很累。

諾曼本季第一次打扮成諾瑪。

Season 5 Episode 3

齊克見過諾曼打扮的諾瑪後,說服諾曼讓他待著屋子裡和他們一起(他很享受觀察著諾曼的瘋狂)。

馬德琳向諾曼坦承她目前的婚姻狀況不太幸福,問他們能不能當朋友,而且偶爾見見(感覺不是很單純)。

Season 5 Episode 4

諾曼清出一些諾瑪的衣服,跟「母親」說要丟掉,結果拿去問馬德琳願不願意收下。

馬德琳丈夫晚上不在,她找諾曼去吃晚餐,諾曼到的時候,她穿著諾曼最喜歡的那件諾瑪衣服,諾曼一下看呆了,超變態 XD

馬德琳和諾曼吃完飯,一起做蛋糕過程中吻了起來(就說怎麼可能是「朋友」),諾曼突然看到「母親」產生障礙 XD 就衝回家了。

Season 5 Episode 5

諾曼告訴馬德琳看過她丈夫出軌的事,馬德琳不太想相信她丈夫會這麼做,也很生氣諾曼現在才告訴她。

諾曼巧遇醫生,他唬爛自己現在不會失去意識了。醫生讓他想起來,他失去意識時會變成諾瑪的事。

諾曼暫時看不到「母親」,他到處找在酒吧想起來,自己好像變成諾瑪在酒吧裡面跟人亂搞的事。

Season 5 Episode 6

瑪莉安(馬德琳丈夫山姆的外遇對象)來旅館住宿,諾曼又看了「母親」,他跟「母親」說她只是他的幻覺,只要他身邊有年輕漂亮的女子,「母親」就會出現。

自從在旅館管理室和 1 號房之間挖洞以後(偷看警長和諾瑪),諾曼越來越變態利用它。

諾曼對抗「母親」,說她不是真的,但「母親」贏了。

諾曼叫瑪莉安趕快走,「母親」責怪諾曼讓她跑了,山姆來旅館,山姆被諾曼幹掉了(「母親」慫恿)。

Season 5 Episode 7

迪倫幫諾曼拿藥,藥師告訴迪倫,諾曼的醫生一年多前已經失蹤了,不久前諾曼看到的醫生可能也是幻覺?

「母親」差點殺死迪倫,諾曼打電話自首殺了山姆。

Season 5 Episode 8

「母親」完全控制著諾曼在應對警察,想撇清罪行。

警長發現齊克在地下室寫作,最後齊克嘲笑警長,被警長幹掉了。

Season 5 Episode 9

「母親」在法庭上接受預審。

馬德琳很難過,對迪倫說她只被諾曼騙了幾週,迪倫怎麼被騙整個人生。真是在靠北喔,雖然方法不對,但馬德琳也擺脫渣男了,是有這麼不爽三小。

艾瑪去看諾曼,她發現了跟他說話的是「母親」,「母親」沒有讓諾曼和她談話。

Season 5 Episode 10

警長要諾曼帶他去找諾瑪屍體,仍然是「母親」在控制諾曼,找到後警長太大意被「母親」(或者被揍好幾拳變回諾曼了)殺了,但警長遺言似乎讓諾曼清醒是他自己殺了諾瑪。「母親」則因為諾曼已經清楚是他自己殺了諾瑪,沒法繼續保護他,決定離開。

諾曼的記憶回到剛剛搬來鎮上那時,他約迪倫一起晚餐,餐桌上坐著的是諾瑪的屍體。諾曼拿著刀靠近迪倫,迪倫只好送他去和諾瑪一起。

希區考克「驚魂記」

瑪莉安來到旅館,諾曼本來要邀她上去住屋和他一起吃晚餐,但諾曼上去準備後,瑪莉安聽到惡毒的老婦人聲音,在批評諾曼而且不准他帶瑪莉安上去。

瑪莉安問諾曼會跟朋友出去嗎,諾曼說男孩最好的朋友是他媽媽。電影裡就這樣用了大量瑪莉安和諾曼的對話,來呈現諾曼和母親的關係。因為礙於時間限制,電影這部分比較難像連續劇那樣,呈現完整的諾曼和母親之間,又愛又恨的病態依賴共生和糾葛。

電影最後由精神科醫師來對其他人講解諾曼的心理過程,這醫師又演得有點浮誇,給人感覺是個小敗筆,但也只能說是必要之惡。不過最後又補上「母親」在看守所裡的內心獨白表演,算是讓結尾收得比較漂亮。

總結

全劇的核心可以用岡田尊司的一本書的書名《母親這種病》來代表,當然更著重的是和母親太粘膩、母親的愛太過度這一面,劇中比較少著墨在得到較少母愛的迪倫的內心掙扎上。

母親這種病: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可能都來自於母親?

作者序 母親,究竟是什麼? …

www.books.com.tw

另外有一本書「殺母的文化」也提到相關議題,裡面還有一個章節專門講「驚魂記」(書很大部頭,我還沒全部看完):

殺母的文化:二十世紀美國大眾心態史

《殺母的文化—二十世紀美國大眾心態史》 1. 成書的背景…

www.books.com.tw

「母親」應該是我們許多人人生中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母親如果對我們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當然也很可能是來自於母親的母親的影響。母親可能來不及處理她自己身上的議題了,但至於這種循環是否還要由我們延續下去,應該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

不要有小孩當然可以是一種阻斷循環的方式,但其實不管要不要有小孩,療癒自己的「母親這種病」,對於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完整的人,都會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

粽子的心理意涵

我覺得粽子很配 bonding 這個英文單字,第一層意思是,粽子本身是各種材料 bond 在一起;第二層意思是,粽子的製作和傳遞是一種家族間的 bonding。

每次看朋友發的關於粽子的照片,有朋友家裡包的粽子,有女性朋友回娘家跟媽媽一起包的粽子,也有男同事回娘家包粽子,我都會忍不住想像其中的 bonding。

所以每年端午,我都會有點想跟台北的朋友拿粽子,彷彿透過粽子感受到其中的那種 bonding,可以稍微減輕一點飄零的感覺。

過去幾年曾拿過,但有時也怕麻煩到別人,沒有特別要,今年意外拿到,特別開心。

(此文獻給給我粽子的那位美眉)

《火影忍者》讓你痛苦的也帶給你力量

鳴人體內被他父親封印了一半的九尾,這並不是他自己的選擇,很像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自己成長的家庭環境。九尾讓鳴人受到村裡人的排擠,造成他的痛苦,但也讓他立志要成為火影,而且九尾的查克拉也提供鳴人巨大的力量。我們成長經歷中的痛苦,也會給我們力量嗎?

武志紅的《為何你總是會受傷》裡「Part 2 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完美的人背后常藏有超常的痛苦」>「超常的痛苦催生超常能力」提到一個案例:

譬如,那些特别善于察言观色的成年人,如果你深入看他们的人生,你会发现,他们多数都有一个糟糕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他们如果想获得父母等亲人的物质和精神关怀,必须先讨好他们。他们没有品尝过“无条件的爱”的滋味,这很不幸,这不再是“恰恰好的挫折”,但是,他们也由此发展出了超乎常人的察言观色的能力。

我一个朋友在这方面堪称超人,他特别懂得眼高眉低,能用短短几句话让一个陌生人心花怒放,于是可以非常顺利地渡过很多难关。譬如,我们去一个餐馆吃饭,他能用几句不起眼的话取得服务员的欢心,并回报给我们五星级的服务,甚至不惜去和厨房的师傅谈判,让我们那一桌上的菜量明显多于其他桌。他从不缺女朋友,在学校里备受老师和同学喜爱,工作后也很受领导器重。

一开始,我钦佩他这种能力,但不久后,我对他有了很深的同情。原来,他的童年一直缺乏爱,父母都很能干,物质条件优越,但除非他耍一些花招,否则父母很少主动关注他。他就是在和父母不断进行斗争的过程中,练出了这种超人的察言观色的能力。

不懂他的人,会艳羡他。但如果深深地理解了他之后,你会明白,伴随着这种超乎寻常的察言观色能力的,是一直在流血的伤口。尽管可以轻松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喜爱,但他内心深处其实一直对此没有信心。更关键的是,他的亲密关系一塌糊涂,他谈了多次恋爱,但不管他付出多大的心血,最终都没有好结果。他伤痕累累,他的女友们也伤痕累累。因为这一点,无论他在其他关系上取得多大成功,他在处理亲密关系上仍然可以说是失败的。

这是人性中最常见的一种矛盾。如果你认真审视,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去急着表达景仰或艳羡之情,那么你会发现,许多在某一方面具有超常能力的人,都恰恰是在这一方面受过严重伤害的人。

《为何你总是会受伤【《为何家会伤人》作者、资深心理学家、百万畅销书作家武志红2018年重磅新作】》 武志红 书评 简介 电子书下载 Kindle电子书
为何你总是会受伤【《为何家会伤人》作者、资深心理学家、百万畅销书作家武志红2018年重磅新作】, 品牌: 磨铁数盟, 版本: 第1版,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武志红从业25年&#x6…www.amazon.cn

痛苦是會帶給人力量的,只是有時這力量不像上面案例那麼明顯,自己可能還沒察覺到是什麼,或者察覺到力量,但還沒察覺到力量來自痛苦的經歷。同時,沒有被覺察的力量,就算能帶來利益或好處,也可能造成傷害,或者仍不會讓自己幸福(像上面案例親密關係老是失敗)。就好像鳴人還不能完全控制九尾的力量前,九尾的力量很容易暴走,並讓他受傷。

痛苦產生力量,但痛苦也持續在影響我們,覺察這一切,可能才能夠去使用力量帶來好處,而避免痛苦經歷帶來的負面影響。我自己也還在這個旅程上,所以還不確定如果做到之後,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為何你總是會受傷》中,上面案例同一段落的結尾:

现实生活中,不乏永泽这样的男人和女人,他们华丽的外表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能力之下,其实隐藏着的是一颗备受伤害的心。

但反过来看,他们在与伤害他们的力量作斗争的过程中并没有一败涂地,相反倒是发展了强大的生存能力。假如有一天,这样的人超越了自己的宿命,真正明白了自己人生的局限性,那么他的心灵就有望成长为一个巨大的珍珠贝,最终将那些侵入他心灵的岩石化为巨大的珍珠。

我那个朋友也罢,永泽也罢,他们发展出超常的人际能力,其初衷都是为了保护自己,以让自己在病态的家庭中可以生存。

痛苦雖痛,但就如同尼采名言:「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痛苦產生的力量也讓我們生存至今。不過在能夠處理好力量背後的痛苦前,力量也有它狂暴、粗野的一面,像鳴人初次和九尾見面時,九尾被封印關在牢籠裡,但在鳴人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九尾的力量也是會暴走。

生活中一些事件也可能在心理產生類似的效果,導致狂暴的力量奔湧而出、控制不住,很像是九尾的牢籠被誤開了。我個人體會到的這種經驗,是在自卑情緒被觸動的情況下,我指的自卑情緒是《脆弱的力量》裡面提到的那種定義:
「自卑是害怕與他人失去連結。我們先天在心理、情感、認知、精神上都想要獲得連結、愛與歸屬感。」
「自卑,是害怕失去連結。」
「我不夠格或不夠好,才無法被愛,無法獲得歸屬感或連結。因為我沒人愛,所以也找不到歸屬感。」
「只要我們在乎人際關係,擔心失去與他人的連結,自卑永遠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書裡也提到自卑情緒的痛苦是真實的痛苦,不亞於身體上的疼痛:
「自卑情緒是真實的痛苦,大腦的化學物質強化了社會接納和連結的重要,社會中排擠和疏離所造成的痛苦是真實的傷痛。」
所以這種痛苦會迫使我們為生存而抗爭,這是生能量和死能量的鬥爭,否則,如果世界是好的、其他人都是好的,而我們無法參與其中,那我們該如何生存(這想法當然不是真實的,只是在痛苦下就容易有這樣偏頗的感受跑出來)。

對於連結不多、優質連結不多的人,痛苦會更深,因為要擺脫那種情緒,除非能夠從其他連結得到安慰,但因為連結本來就不多,要建立也不是那麼快和容易。另一個方法就是,去看到其他人(這裡是特別指和我們連結斷裂的人)也不是完全好的,所以原本我們在意和包容的人,在為生存抗爭的黑色生命力奔湧下,也很難再那麼包容(九尾會咬打開牢籠的人)。

其實《火影忍者》中,鳴人和我愛羅兩個角色,都在和他們的自卑情緒抗爭,只是鳴人是比較正面一點的方式(主角必須正面),我愛羅一開始則是變成只相信自己、只愛自己,只有自己是好的,外界都是敵意的存在,活在全能自戀的一元世界中,直到接觸鳴人後開始發生改變。

以上一些用詞是在得到 App《武志紅的心理學課》聽到的

《武志紅的心理學課》: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
《武志紅的心理學課》,要把多年的所得和收穫,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你。 在接觸心理學的25年時間裡,我發現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一個人的生命,終究是為了活出自己。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告知這一點,且身體力行,那會是一個非常不同的人生起點。…luogicshow.wordpress.com

我還在處理力量背後的痛苦的旅程上,但有另一個課題我覺得也很重要,就是去多建立優質的連結,因為父母和原生家庭很可能都已經無法改變了(除非他們自己願意改變),只能在別處尋找。建立優質連結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是找對的人,否則改變不對的人就和改變父母一樣困難,什麼是對的人,在《假性孤兒》(簡體:《不成熟的父母》)最後一章提到的「情感健全」(簡體:情感成熟),滿有參考價值。

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 TAAZE 讀冊生活
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 Adult children of emotionally immature parents. 琳賽‧吉普森. 范瑞玟. 小樹文化. 9789865837594…www.taaze.tw

《不成熟的父母》 琳赛·吉布森(Lindsay C. Gibson), 魏宁, 况辉 书评 简介 电子书下载 Kindle电子书
不成熟的父母, 品牌: 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 版本: 第1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句话卖点: 有些父母是生理上的父母,心理上&#x…www.amazon.cn

Adult Children of Emotionally Immature Parents: How to Heal from Distant, Rejecting, or…
If you grew up with an emotionally immature, unavailable, or selfish parent, you may have lingering feelings of anger…www.amazon.com

二元對立的心智模式和邊緣型人格障礙

首先聲明一下,我不是相關專業或做相關工作的,本文所寫的是從小到大生活中看到的,以及看書看資料後,得到的一些想法,純屬個人看法而已。

發展心理學家 Howard Gardner 在他的書《Leading Minds: An Anatomy Of Leadership》提到四種心智模式:
1、「二元對立」,就是把世界分為好人和壞人,而好人最終會戰勝壞人。
2、「力求公平」,這種心智模式承認好人有缺點,壞人也有優點。
3、「相對主義」,這種心智模式認為,根本就沒有什麼好人和壞人之分。
4、「個人整合」,這種心智模式認為,好和壞是相對而言,你需要選擇一個主張,儘可能整合各方的利益。
(有興趣可以參考這個 Google 搜尋結果:加德纳 二元對立 心智模式

加德納說二元對立是五歲小孩的心智模式,但現實中很多人身體雖然長大了,心智仍然一直處在五歲小孩的模式。這樣的人我觀察到的一大特色就是,看戲要分好人、壞人,會問某個角色是好人還是壞人,對於沒有明顯二元對立的劇情,或複雜的角色,會感到很焦慮。

而邊緣型人格障礙有一個特點是:極端的思考模式,黑白、對錯分明,易造成人際衝突(參考),講白一點就是:不是把別人看得很好(好人),就是看得很壞(壞人)。我想邊緣型人格障礙或有這種傾向的人,心智模式應該都是停留在「二元對立」,不然不會有「極端的思考模式」這個特點。只是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這樣的研究,或有沒有人可以研究看看,或不用研究就可以定論?


一些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案例)描述,可以參考 Randi Kreger 的:


「二元對立」的心智模式,加上邊緣型人格障礙,可以組合出很多情境,
比如:

  • 人都是自戀的,所以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會認為自己是好人,關係中有什麼不好的地方,都是對方的不好。(投射、指責)
  • 因為自己是好的,自己認為的一定是好的,對方必須聽我的,「我們」必須是好的。(自我中心、Randi Kreger 書中說的高功能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
  •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言行有很多孩子氣特徵,連爭吵也讓人感覺在跟小孩吵架,因為心智模式還是小孩模式,一切就很明瞭了。

所謂的各種人格障礙,其實都是人為的分類,真實的人很多情況下都是光譜分佈或程度的不同。人類似乎還無法完全了解生理影響心理、心理影響生理,或者兩者交互影響,什麼是因、什麼是果,或有沒有因果關係,都不是那麼容易可以辨別。

先不論「二元對立」心智模式和邊緣型人格障礙是否有因果關係,或其他什麼關聯,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是否每個人都有脫離「二元對立」心智模式的可能?有人一輩子看戲看到老,還是在分好人、壞人,是什麼因素造成沒辦法脫離「二元對立」心智模式?是智力沒有達到一定水準?還是缺乏某種自省能力,還是不夠 open-minded?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幫助一個人脫離「二元對立」心智模式?

如果有確切的辦法可以幫助人脫離「二元對立」心智模式,那對於邊緣型人格障礙且心智模式是二元對立的人,先幫助他脫離「二元對立」心智模式是否有可能作為改善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切入點?

總結

本文其實主要是在表達幾個我很想知道是否有答案的問題:

  1.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是否都還處在「二元對立」心智模式?
  2. 是否每個人都有脫離「二元對立」心智模式的可能?有沒有明確的做法可以達成?脫離「二元對立」心智模式是否有助改善邊緣型人格障礙?